2020年是21世紀人類歷史中極其罕見同時也是百感交集的一年,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疫情風暴後,時間也來到了2021年。儘管我們目前還不能出國旅遊,但是港內還是有一些地方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一探究竟的。就如今天要介紹的主角——大館
大館也算是港內打卡熱度較高的一個歷史景區,屬香港19世紀時期的警局、司法部和監獄。雖然大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,但是已經過嚴格精修。如今的大館成了聚集古跡和藝術為一體的歷史建築群。
大館內部
大館內有16座經保育活化的歷史建築,包括前中區警署、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,還有2棟由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& de Meuron設計的當代建築: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。
前中區警署
首先當你抵達大館,你將會被一座由紅色磚塊砌成的顯眼建築吸引目光,那就是前中區警署了,這座員警總部大樓四周圍繞著高聳的現代化建築,和紅磚建築相比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。
營房大樓
員警總部的對面則是營房大樓,這座白色建築建立於1864年,也叫做「巴力樓」,名字來自barrack的英文發音。原本的營房大樓是員警居住和辦公的地方。是大館拍照的必拍建築。
營房大樓裏每個房間如辦公室、健身室、飯堂和報案室門口都會提供指示和你講解每個房間不同的用途,讓你可以快速瞭解大樓裏的各個房間。有些房間也已經改造成了店鋪,有餐廳,也有服裝店等等。還有售賣各種文藝品和書籍,如果走到累了還可以在餐廳和咖啡館坐下吃喝休息。
營房大樓樓上則是大館的歷史博覽區,帶你回顧大館的整個歷史路程和發展思路。你可以看到以前的警員配備如槍支等,還能瞭解當初這裏是怎麽運作的。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上樓!
域多利監獄
最後一個部分則是令人充滿想像的域多利監獄了。這座建立於1841年的監獄分成了6坐囚倉以及獄長樓和紫荊樓,如果要通往這裏你需要從營房大樓中間的通道往後方走才能抵達。
監獄裏面帶出了當時監押的上千名囚犯的場景,還有投影出當時犯人在這裏監禁的情況,畫面感真實且具有衝擊力。現居香港的比利時人Erika Bollen說: “大館的前區輕鬆悠閒,監獄區氛圍傷感” 。來到這裏,或許能大幅度添加你此次行程的心靈感觸。
大館 – 藝術家的集聚地
當然現在的大館已經變成一個歷史景區,也是港內外藝術家的集聚地了。來到這裏你可以接觸到視覺藝術、音樂及戲劇表演、電影放映和工作坊等文化活動,更有免費午間音樂會、晚間節目等等。
總結
對於歷史建築一向來著迷的我,自然也深深地被大館的歷史給收服了,更何況目前的大館還有好多節目以及活動可以參加。藝術文藝節目所帶來的震撼又是另外一種感受。大館也因爲這樣收集了不少文藝青年和家庭的打卡。相信在未來疫情結束後大館依舊是外國人來港旅遊的必經之地。